近日,山東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蘭江風教授團隊在《Journal of Virology》發表題為“CLLtogether with C1qR Suppresses WSSV Infection by Regulating the Activation of Dorsal”的文章。該研究首次報道了gC1qR在節肢動物和脊椎動物進化過程中的功能趨同性,凸顯了動物界奇妙的進化軌跡。
機體對病原微生物的識別在宿主抵御病原體感染中起著重要作用。在脊椎動物中,補體系統在免疫防御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C1q是補體系統關鍵起始分子,負責識別并結合抗原,gC1qR是C1q的受體。然而,節肢動物被認為不具備補體系統,只有gC1qR被報道。蘭江風團隊發現,一種包含C1q球狀頭部基序的C型凝集素(CLL)在胞內與gC1qR相互作用參與抗病毒免疫:當白斑綜合征病毒(WSSV)感染時,gC1qR從胞質轉移至細胞膜識別WSSV最主要囊膜蛋白VP28,募集胞內CLL,激活絲氨酸/精氨酸蛋白激酶(SRPK),SRPK促進轉錄因子Dorsal進入細胞核調控抗病毒蛋白PcLT的表達,抑制WSSV的組裝和再感染。該研究揭示了宿主識別病原體的新機制,有助于闡明補體系統的進化過程和凝集素在節肢動物抗病免疫中的不同作用。
論文以山東農業大學為第一單位發表。山東農業大學蘭江風教授和山東大學王顯偉教授為共同通訊。山東農業大學青年教師曹曉彤副教授和蘭江風教授團隊已畢業碩士研究生吳連杰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蝦蟹體系和山東農業大學高層次人才引進等項目經費的資助。
全文鏈接:https://doi.org/10.1128/jvi.00416-25
編 輯:萬 千
審 核:賈 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