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騰訊會議913-219-303
時間:10 月 16 日(周四) 14:00
題目1:有機污染土壤固氮微生物組修復原理與技術
主講人:滕應 研究員
題目2:海洋氣溶膠的形成、轉化過程及其生態環境效應
主講人:杜林 教授
題目3:垃圾處理處置過程新污染物的賦存特征及環境影響
主講人:隋倩 教授
主講人簡介:
滕應,博士,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二級),現任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科技部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鷹潭紅壤站站長,入選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2021-2035 環境專題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土壤污染防治領域組執筆人,“十五五”農業農村科技戰略研究總體起草組成員,“十五五”耕地產能提升科技創新專題秘書。近年主持國家農業科技重大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 10 多項科技任務,在污染土壤生物修復方面取得了創新性成果。發表學術論文 200 多篇,主編參編著作 10 部,獲授權發明專利 20 項,國家重要咨詢報告 10 份,獲省部級科技獎 4 項。
杜林,山東大學教授,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國家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青年海外高層次人才、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海洋氣溶膠的形成與轉化、沿海城市大氣污染防治和低空大氣環境安全保障。現任國際全球大氣化學計劃(IGAC)科學指導委員會(SSC)委員、第二屆IGAC中國工作組副組長,青島市沿海城市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主任,山東環境科學學會大氣污染防治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隋倩,華東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副院長、國家環境保護化工過程環境風險評價與控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重點研發計劃青年項目首席科學家。致力于多介質環境中新污染物遷移轉化及控制技術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項等國家級項目,以第一/通訊作者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等期刊發表SCI論文60余篇;獲上海市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完成人)、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青年科學家獎(金獎)、中國化學會首屆青年環境化學獎、全國最美生態環境科技工作者等獎勵。擔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新污染物治理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新污染物治理專家委員會委員、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等期刊(青年)編委。
主辦單位:資源與環境學院








